龙(龍)
lóng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姓。《康熙字典》是中国古代汉字典籍的经典之作,
姓名学的笔划一般以此为参照。
龙(龍)
lóng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姓。
[①][lóng]
[《廣韻》力鍾切,平鍾,來。]
亦作“竜*”。“龙*”的繁体字。“龒*”的今字。
(1)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身长,形如蛇,有鳞爪,能兴云降雨,为水族之长。
(2)称似龙之动物。
(3)喻指人君。
(4)喻才俊之士。
(5)饰以龙形的。
(6)借指饰以龙形之物。
(7)称形状如龙的事物。
(8)旧时堪舆家称山脉的走势为龙。
(9)指山脉。
(10)俗称龙卷风。为一种猛烈的旋风,中心气压很低。经过水面时,把水吸到空中,形成一条白色水柱,俗又称白龙。行经陆地时,可拔树倒屋,并将尘土吸入空中,形成黑色柱状物,俗又称为黑龙。
(11)上古书体的一种。
(12)高大的马,骏马。
(13)见“龍鍾”。
(14)龙泉宝剑的省称。亦泛指精良的剑。
(15)水草名。荭草。
(16)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称苍龙,省称龙。
(17)星名。指岁星,太岁。
(18)古代炼丹术士称水或汞为龙。
(19)传说中的远古官名。
(20)十二生肖之一。与地
【亥集下】【龍字部】 龍; 康熙笔画:16; 〔古文〕竜***㰍*龒䰱【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又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又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又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又【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又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又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又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又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
龙:传说中长形、有鳞、有须、能走、能飞、能兴云作雨的生物。是贵族、珍贵、头领权力的象征,如龙凤胎。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 《七谏·谬谏》:“龙举而景云往”
◎ 《九歌·湘君》:“飞龙兮翩翩”
◎ 《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