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
  • 部首:
  • 简体笔画:12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策字基本字义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鞭打:策马。鞭策。

    激励,促进:策动。策勉。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策。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策命。策免。策封。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策论。策问。

    杖:策杖。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计谋,主意,办法: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姓。

    策字字典释义

    [①][cè]
    [《廣韻》楚革切,入麥,初。]
    亦作“笧*”。亦作“筞*”。亦作“筴*”。
    (1)驱赶骡马役畜的鞭棒。
    (2)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3)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
    (4)引申为驾驭。
    (5)督促;使进步。参见“策勉”、“策勵”。
    (6)手杖;拐棍。
    (7)拄着;拄着棍杖。
    (8)引申为扶持;架起。
    (9)古代用以记事的竹、木片,编在一起的叫“策”。亦借指书简,簿册。
    (10)引申为予人书简。
    (11)古代君主对臣下封土、授爵、免官或发布其他教令的文件。
    (12)引申为策命;策免。
    (13)给有功者以奖赏。
    (14)古代考试取士,以问题令应试者对答谓策。
    (15)泛指考试。
    (16)古代称应试者对答的文字为策。亦指一种议论文体。
    (17)古代用以计算的筹子。
    (18)计谋;谋略。
    (19)谋划;测度。
    (20)古代卜筮用的蓍草。
    (21)小箕。
    (22)木栅。
    (23)星名。即仙后星座的γ星。
    (24)书

    策字康熙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策; 康熙笔画:12; 【廣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格切,*音*。【儀禮註】策,*也。【蔡邕·獨斷】策者,*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單執一札,謂之爲*。連編諸*,乃名爲策。凡書,字有多有少,一行可盡者書之于*,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通攷】漢制,取士作*策難問,試者投射答之,謂之射策。若錄政化得失顯問,謂之對策。 又策書。【釋名】策書敎令于上,所以驅策諸下也。【左傳·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爲侯伯。 又籌也,謀也。【史記·袁盎傳】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 又蓍也。【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註】策,神蓍也。黃帝得蓍,因以推算曆數,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 又竹名。【左思·吳都賦】策簩有叢。【吳筠·竹賦】爾其衆彙非一,則有策簩筋曼。 又馬箠。【禮·曲禮】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于馬前。【左傳·文十三年】晉士會行,繞朝

    姓名学字义

    策:指计谋,主意,办法,如举无遗策。也指激励,促进,如束手无策;

    带策字成语
    鞭驽策蹇搏手无策乘坚策肥出奇划策策马飞舆出谋划策出谋画策策名就列策无遗算策名委质出谋献策策驽砺钝策顽磨钝发策决科高文典策
    带策字诗句

    ◎ 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