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qín
  • 部首:
  • 简体笔画:12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琴字基本字义

    qín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琴棋书画。

    某些乐器的统称: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琴书(曲艺的一种)。弹(t俷 )琴。

    琴字字典释义

    [①][qín]
    [《廣韻》巨金切,平侵,羣。]
    亦作“珡*”。亦作“琹*”。
    (1)乐器名。指古琴。传为神农创制。琴身为狭长形,木质音箱,面板外侧有十三徽。底板穿“龙池”、“凤沼”二孔,供出音之用。上古作五弦,至周增为七弦。古人把琴当作雅乐。
    (2)乐器名。钢琴、风琴、提琴、扬琴、胡琴等的统称。
    (3)指琴声。
    (4)鼓琴。
    (5)古方言。种植。
    (6)古方言。墓冢。
    (7)姓。春秋时有琴张。见《孟子·尽心下》。

    琴字康熙解释

    【午集上】【玉字部】 琴; 康熙笔画:13; 〔古文〕***珡*【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音靲。【說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琴論】伏羲氏削桐爲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廣六寸,象六合。前廣後狹,象尊*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

    姓名学字义

    琴: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人的文化修养是用琴、棋、书、画四方面的才能表现的,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

    带琴字成语
    对牛弹琴焚琴鬻鹤焚琴煮鹤和如琴瑟剑胆琴心卖剑买琴鸣琴而治破琴绝弦琴断朱弦琴歌酒赋琴剑飘零琴棋书画琴瑟不调琴瑟调和琴瑟和好
    带琴字诗句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

    ◎ 《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 彼美宜家室,之媛友瑟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