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yàn
  • 部首:
  • 简体笔画:16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燕字基本字义

    yàn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燕侣。燕雀处(ch?)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轻慢:“燕朋逆其师”。

    古同“宴”,安闲,安乐。

    古同“宴”,宴饮。

    yā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

    姓。

    燕字字典释义

    [①][yàn]
    [《廣韻》於甸切,去霰,影。]
    亦作“觾*”。
    (1)鸟纲燕科各种类的通称。体型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叉像剪刀。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属候鸟。常见的有家燕。
    (2)白颈鸦。
    (3)安宁;安逸。
    (4)指安息;闲居。
    (5)对环境或事物感到安适满足。参见“燕安”。
    (6)接近;亲近。
    (7)亵渎;轻慢。
    (8)通“宴”。宴饮;宴请。
    (9)指宴席;宴会。
    (10)指燕礼。
    (11)指燕射。
    [②][yān]
    [《廣韻》烏前切,平先,影。]
    亦作“觾2”。
    (1)古国名。(1)周代诸侯国。又称北燕。姬姓,周公奭之后,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城西南隅)。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孟子·梁惠王下》:“齊人伐燕,勝之。”《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裴駰集解:“《世本》曰:'居北燕。'宋忠曰:'有南燕,故云北燕。'”(2)周代诸侯国。又称南燕。姞姓,相传为黄帝之后,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部。《左传·隐公五年》:“衛人以燕師伐

    燕字康熙解释

    【巳集中】【火字部】 燕; 康熙笔画:16; 【唐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音宴。【說文】*鳥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爾雅·釋鳥】燕燕,*。【疏】燕燕,又名*。古人重言之。【詩·邶風】燕燕于飛。【玉篇】俗作鷰。【集韻】亦作䴏。 又【禮·學記】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註】燕,猶褻也。 又與醼通。【廣韻】醼飮,古無酉,今通用。【詩·小雅】我有旨酒,嘉賔式燕以敖。【儀禮】燕禮第六。 又【集韻】與宴通。安也,息也。【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疏】燕,安也。【詩·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傳】以安待天子。【又】或燕燕居息。【傳】燕燕,安息貌。【齊語】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註】閒燕,猶淸淨也。 又【廣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音煙。【玉篇】國名。【爾雅·釋地】燕曰幽州。【詩·大雅】溥彼韓城,燕師所完。【朱傳】燕召公之國。◎按鄭箋云:燕,安也。讀去聲。今从朱傳。 又【左傳·隱五年】衞人以燕師伐鄭。【註】南燕國今東郡燕縣。【疏】燕有二國,一稱北燕,

    姓名学字义

    燕: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也指轻慢、安闲、安乐、灵巧、聪明伶俐。

    带燕字成语
    伯劳飞燕处堂燕雀处堂燕鹊蚕头燕尾池鱼幕燕池鱼堂燕东劳西燕刀头燕尾鼎鱼幕燕釜鱼幕燕歌莺舞燕环肥燕瘦虎头燕颔旧燕归巢来鸿去燕
    带燕字诗句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