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zhèng
  • 部首:
  • 简体笔画:5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5
  • 正字基本字义

    zhèng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峮g )。正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正当(d刵g )。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恰好:正好。正中(zh恘g )下怀。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

    姓。

    反邪负侧歪倒副偏

    zhēng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反邪负侧歪倒副偏

    反邪负侧歪倒副偏

    正字字典释义

    [①][zhèng]
    [《廣韻》之盛切,去勁,章。]
    亦作“*”。
    (1)当中;不偏。
    (2)直,不弯曲。
    (3)端正,不斜不歪。
    (4)正直,正派。
    (5)公正合理;不偏颇。
    (6)正确。
    (7)准确,无偏差。参见“正正”。
    (8)标准;准则。
    (9)合乎法度、规律或常情。
    (10)整齐。参见“正正”。
    (11)纯一不杂。
    (12)真诚。
    (13)正式的;主要的。
    (14)正当的,正经的。
    (15)指正面。同“背”、“侧”、“反”相对。
    (16)指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
    (17)严肃,严正。
    (18)使庄重严肃。
    (19)辨别是非,判定正误。
    (20)纠正,修正。指将歪斜不正或有偏差、谬误的事物改正过来。
    (21)特指在政治、道德、思想、言论、礼仪等方面,将违反原则、标准或规定的匡正过来。
    (22)治理。
    (23)谓治罪。
    (24)止,制止。
    (25)登位;就职。
    (26)决定;确定。
    (27

    正字康熙解释

    【辰集下】【止字部】 正; 康熙笔画:5; 〔古文〕㱏***【唐韻】【韻會】【正韻】*之盛切,音政。【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註】守一以止也。【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易·乾卦】剛健中正。【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易·乾·文言】各正性命。【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郭註】謂官長。【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杜註】五正,五官之長。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又正人,尋常之人也。【書·洪範】凡厥正人。【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註】正,猶定。 又決也。【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註】正之

    姓名学字义

    正:指正直、正当、纯正;也表示动作、状态的进行,持续,正在。

    带正字成语
    安宅正路不当不正拨乱反正不务正业必也正名秉正无私不正之风聪明正直黜邪崇正诚心正意辞严气正词严义正词言义正辞严义正持正不阿
    带正字诗句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