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méi
  • 部首:
  • 简体笔画:11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梅字基本字义

    méi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姓。

    梅字字典释义

    [①][méi]
    [《廣韻》莫杯切,平灰,明。]
    “坆*”的今字。亦作“栂*”。亦作“楳*”。亦作“槑*”。“某2”的今字。
    (1)落叶乔木。种类很多。叶卵形,早春开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味清香。果球形,立夏后熟,生青熟黄,味酸,可生食,也用以制成蜜饯、果酱等食品。未熟果加工成乌梅,供药用。花供观赏。
    (2)指梅花。也指腊梅科的腊梅花。
    (3)指梅树的果实。可食,亦可用作调味品。
    (4)指柟木。即楠木。
    (5)谓盐梅。喻指宰辅重臣。
    (6)指杨梅。
    (7)悲酸貌。参见“梅目”。
    (8)节候名。
    (9)姓。

    梅字康熙解释

    【辰集中】【木字部】 梅; 康熙笔画:11; 〔古文〕*槑【唐韻】莫杯切【集韻】【正韻】模杯切【韻會】謀杯切,*音枚。或作槑、楳,亦作*。【說文】枏也。【爾雅·釋木】梅,枏。【陸璣·條梅疏】似豫章大木也。又【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禮·內則】梅諸。【名物疏】陸璣所釋有條有梅,自是枏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和羹之梅,籩實之乾䕩,似杏實酢者也。 又【爾雅·釋木】時,英梅。【註】雀梅。 又【爾雅·釋木】朹檕梅。【註】狀如梅,子赤色似小柰,可食。 又【埤雅】江、湘、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蒸鬱成雨,謂之梅雨。【四時纂要】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芒種後逢壬出梅。 又楊梅,果名。【越郡志】會稽楊梅爲天下之奇。 又梅梅,猶昧昧,居喪之容也。【禮·玉藻】視容瞿瞿梅梅。 又州名,屬廣東。【南宋·地理志】改敬州爲梅州。 又姓。【廣韻】出汝南。漢梅福、梅鋗。 又【集韻】毋罪切,音浼。亦姓也。槑字原从二杲作。又*。考證:〔【書·說命】若作和羹,汝惟

    姓名学字义

    梅:寒梅,梅树,蔷薇科落叶乔木,暗香疏影,形容特别坚强,越是条件艰苦越是能完成任务的坚韧不拔的一种表现。

    带梅字成语
    鹤子梅妻梅妻鹤子妻梅子鹤青梅竹马说梅止渴望梅阁老望梅止渴驿寄梅花驿路梅花盐梅相成盐梅之寄盐梅舟楫止渴思梅止渴望梅摽梅之年
    带梅字诗句

    ◎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