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wén
  • 部首:
  • 简体笔画:4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4
  • 文字基本字义

    wén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掩饰:文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姓。

    白武

    文字字典释义

    [①][wén]
    [《廣韻》無分切,平文,微。]
    (1)彩色交错。亦指彩色交错的图形。
    (2)纹理;花纹。
    (3)字,文字。
    (4)谓刺画文字或花纹。
    (5)文章。
    (6)南北朝时,专指韵文。与散文相对。
    (7)撰写文章。
    (8)文辞,词句。
    (9)指文字记载。
    (10)文才,才华。
    (11)谓有文才,有才华。
    (12)有文彩,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13)柔和,不猛烈。
    (14)指锦绣等织物。
    (15)指礼乐制度。
    (16)指礼节仪式。
    (17)指鼓乐。
    (18)泛指曲调。
    (19)指表现形式;外表。
    (20)法令条文。
    (21)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22)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
    (23)美,善。
    (24)文德。
    (25)谓有文德。
    (26)文言的省称。与“白话”相对。
    (27)指人文学与社会科学。与理、工科相对。参见“文科”。
    (28)谥号。
    (29)指周文王。
    (30)指晋文公。

    文字康熙解释

    【卯集下】【文字部】 文; 康熙笔画: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紋。【說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達文理。【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發舉則有文謀。 又【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又【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

    姓名学字义

    文:1、指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文字;2、人类劳动人果的总结,如文化,文物;3、文华辞采、温和,如文质彬彬,文静,文雅。

    带文字成语
    广文先生百代文宗被发文身不立文字班马文章表面文章半文半白半文不白不文不武秉文兼武秉文经武博文约礼重厚少文才兼文武粗通文墨
    带文字诗句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