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
  • 部首:
  • 简体笔画:3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3
  • 子字基本字义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刵 )。棋子儿。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姓。

    女父母

    子字字典释义

    [①][zǐ]
    [《廣韻》即里切,上止,精。]
    (1)古代兼指儿女。
    (2)专指儿子。
    (3)专指女儿。
    (4)指女婿。
    (5)子孙;后代。
    (6)谓国君的继承人,嗣君。
    (7)泛指继承人、后继者。
    (8)尽到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9)待如己子;慈爱。
    (10)收养为子嗣。
    (11)我国古代五等爵位中的第四等。
    (12)古人对老师的尊称。
    (13)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
    (14)泛称人。
    (15)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您”。
    (16)六朝时,文臣死后无封爵而得谥号者称“子”。
    (17)小;副。古人常以“子”名官。
    (18)指先秦百家的著作。后世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三部类。
    (19)孳生。
    (20)指动物遗传的下一代。
    (21)动物的卵。
    (22)幼小的;稚嫩的。参见“子鷄”、“子畜”、“子薑”。
    (23)植物的种子、果实。
    (24)指结果实。
    (25)小而坚硬的块状物或颗粒状物。
    (26)指枪、炮弹。

    子字康熙解释

    【寅集上】【子字部】 子; 康熙笔画:3; 〔古文〕㜽****【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又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

    姓名学字义

    子:本义为婴儿,儿或女;也指天之骄子、有学问、有德行的人。

    带子字成语
    广寒仙子爱民如子不当人子博物君子不肖子孙抱子弄孙鲍子知我村夫俗子贼臣乱子贼臣逆子畜妻养子草头天子才子佳人赤子之心戴高帽子
    带子字诗句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