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lán
  • 部首:
  • 简体笔画:5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23
  • 兰字基本字义

    兰(蘭)

    lán

    指“兰草”和“兰花”: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古书上指“木兰”。

    古同“栏”,家畜圈(ju刵 )。

    古同“斓”,斑斓。

    姓。

    兰字字典释义

    [①][lán]
    [《廣韻》落干切,平寒,來。]
    “兰*”的繁体字。
    (1)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细长而尖,根簇生,圆柱形。春初开花,呈淡黄绿色,亦有秋季开花者。品种甚多,常见的有建兰、墨兰、蕙兰等。花幽香清远,可供观赏。
    (2)兰草。即泽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秋季开白花。全草有香气,可制芳香油,亦可入药。
    (3)引申为芳香。常用作称美之辞。参见“蘭室”、“蘭堂”、“蘭訊”。
    (4)木兰。一种香木。
    (5)通“闌”。兵器架。
    (6)通“闌”。阻隔。
    (7)通“闌”。妄。参见“蘭子”。
    (8)通“欄”。
    (9)通“斕”。
    (10)姓。汉有武陵太守兰广。见《元和姓纂》卷四。

    兰字康熙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蘭; 康熙笔画:23; 【唐韻】落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音闌。【說文】香草也。【陸甸云】闌艸爲蘭,闌不祥也。【陸璣詩疏】其莖似藥草澤蘭,廣而長節,漢諸池苑及許昌宮中皆種之。【易·繫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妾燕姞,夢天與蘭,曰: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爲佩。【爾雅翼】一榦一花而香有餘者蘭。 又【本草】木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 又【管子·小匡篇】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註】蘭卽所謂蘭錡,兵架也。 又脈也。【史記·扁鵲傳】夫以陽入隂支蘭藏者生。【註】支者順節,蘭者橫節。隂支蘭,膽藏也。 又布名。【華陽國志】蘭干細布。蘭干,獠言紵也。 又人名。【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張堪註】凡物不知生謂之蘭。【殷敬順曰】《史記》無符傳出入謂之闌。此蘭子謂以技妄遊,義與闌同。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有太守蘭廣。 又萑蘭。【前漢·息夫躬傳】涕泣流兮萑蘭。【註】萑蘭,淚闌干也。 又芄蘭。【揚子·太*經】陽氣親天,萬物芄蘭。【註

    姓名学字义

    兰:指兰花和兰草,经常用以比喻君子。

    带兰字成语
    春兰秋菊摧兰折玉采兰赠芍采兰赠药吹气如兰吹气胜兰芳兰竟体桂殿兰宫桂馥兰香桂折兰摧桂子兰孙蕙心兰质金兰之交金兰之契金兰之友
    带兰字诗句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 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