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
  • 部首:
  • 简体笔画:7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7
  • 克字基本字义

    克(④剋)

    能够:克勤克俭。

    战胜,攻下: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

    严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

    消化:克食。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克字字典释义

    [①][kè]
    [《廣韻》苦得切,入德,溪。]
    (1)能夠。
    (2)胜任。
    (3)完成。
    (4)能耐。
    (5)战胜;攻取。
    (6)制服;克制。
    (7)杀。
    (8)害,损伤。
    (9)好胜;忌刻。
    (10)犹训斥,教训。
    (11)消化。参见“克食”。
    (12)犹如。
    (13)犹及。
    (14)古代灼龟甲卜吉凶,其裂纹相交错者谓之克。
    (15)古国名。
    (16)﹝法gramme﹞公制重量和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17)藏语的容量单位。如以克量青稞,一克容量重约二十五市斤。
    (18)藏语的土地面积单位。一克地就是可以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约合一市亩。
    (19)限定;约定。
    (20)通“刻”。铭记;雕刻。
    (21)通“核”。
    (22)“剋”的简化字。

    克字康熙解释

    【子集下】【儿字部】 克; 康熙笔画:7; 〔古文〕*****【廣韻】苦得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得切,*音刻。【說文】肩也。【徐曰】肩,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能勝此物謂之克也。【易·大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又【玉篇】勝也。【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又【爾雅·釋言】克,能也。【書·康誥】克明峻德。又【揚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論語】克已復禮爲仁。又【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于鄢。【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又【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又忌刻。【韻會】勝心也。【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集韻】通作剋。

    姓名学字义

    克:本义为胜任。战胜,攻下,制伏,严格限定;质量或重量的单位,如克分子。

    带克字成语
    沉潜刚克奉公克己攻无不克克爱克威克传弓冶克逮克容克敌制胜克伐怨欲克己奉公克己复礼克尽厥职克俭克勤克己慎行克肩一心克绍箕裘
    带克字诗句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 《诗经·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 《诗经·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 “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维:维系;桢:支柱,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