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
  • 部首:
  • 简体笔画:5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仪字基本字义

    仪(儀)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礼物:贺仪。谢仪。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度,可以为准则”。

    姓。

    仪字字典释义

    [①][yí]
    [《廣韻》魚羈切,平支,疑。]
    “獻4”的被通假字。“義2”的今字。“仪*”的繁体字。
    (1)容止仪表。
    (2)仪式;礼节。
    (3)礼制;法规。
    (4)仪物,用于礼仪的器物。
    (5)礼物。
    (6)匹配。
    (7)谓比配。
    (8)弩上的描准部件。
    (9)古代观测日影的表柱,以立木为之。
    (10)仪器。
    (11)取法;效法。
    (12)引申为法,作为准则。
    (13)表率;标准;准则。
    (14)拟想;推测;忖度。
    (15)古天子四辅之一。
    (16)适宜。
    (17)人民,百姓。
    (18)来。
    (19)通“娥”。参见“儀皇”、“儀景”。
    (20)姓。汉有仪长孺。见《後汉书·马援传》。

    仪字康熙解释

    【子集中】【人字部】 儀; 康熙笔画:15; 【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音宜。兩儀,天地也。又三儀,天地人也。 又容也。【詩·曹風】其儀不忒。又威儀。【詩·邶風】威儀棣棣,不可選也。又【周禮·地官·保氏】敎國子以六儀,一祭祀,二賔客,三朝廷,四喪紀,五軍旅,六車馬之容。又【春官·典命】掌諸侯之五儀。【註】公、侯、伯、子、男也。又【秋官·司儀】掌九儀之賔客*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又唐禮部之長曰大儀。 又【釋名】宜也。得事宜也。 又由儀,笙詩。【序】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 又象也,法也。【詩·大雅】儀*文王。 又【爾雅·釋詁】匹也。【疏】詩鄘風,實維我儀。 又【周語】丹朱馮身以儀之。【通雅】偶也。謂牉合也。 又度也。【詩·大雅】我儀圖之。 又【揚子·方言】來也。淮穎之閒曰儀。 又儀栗,周邑名。見【左傳·定七年】。 又姓。秦大夫儀楚,漢儀長孺。 又通作擬。【前漢·外戚傳】皆心儀霍將軍女。【註】心儀卽心擬。 又【韻補】叶牛何切,音俄。【揚子·太玄經】陽氣氾施,不偏不頗。物

    姓名学字义

    仪:指礼节、仪式、礼物、向往等。当表示与人有关的意义时,则指容貌和举止。

    带仪字成语
    不腆之仪地主之仪凤皇来仪凤凰来仪凤仪兽舞汉官威仪鸿渐之仪礼仪之邦缛礼烦仪仪表堂堂有凤来仪仪静体闲仪态万方仪态万千
    带仪字诗句

    ◎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 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答远方诸侯,不知文雅之辞。”

    ◎ 《九叹·远逝》:“承皇考之妙仪”

    ◎ 温文尔雅,讲礼仪而不粗鄙

    ◎ 《南有嘉鱼之什·湛露》:“岂弟君子,莫不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