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
  • 部首:
  • 简体笔画:4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5
  • 以字基本字义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以急乎?

    及,连及:富以其邻。

    以字字典释义

    [①][yǐ]
    [《廣韻》羊己切,上止,以。]
    (1)任用;使用;运用。
    (2)使。
    (3)认为。
    (4)及,连及。
    (5)缘故;原因;道理。
    (6)即,立即。详“以時”。
    (7)代词。何,何处。
    (8)代词。此,这。
    (9)介词。拿;用。
    (10)介词。表示处置或主使。犹言带着、率领。
    (11)介词。介绍论事的标准。犹言“以……论”;“论……”。
    (1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13)介词。介绍具有的身份或资格。
    (14)介词。为。
    (15)介词。在;于。
    (16)介词。自;从。
    (17)介词。与;同。
    (18)连词。表並列,相当于“和”。
    (19)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20)连词。表承接,相当于“则”。
    (21)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22)连词。因为,由于。
    (23)连词。因而;因此。
    (24)连词。如,如果。
    (25)助词。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音节,不表义。
    (26)助词。

    以字康熙解释

    【子集中】【人字部】 以; 康熙笔画:5;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又【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考證:〔【詩·衞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姓名学字义

    以:1、用,拿,把,如如以少胜多;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等之义。

    带以字成语
    爱人以德不随以止饱以老拳不以为耻不以为奇不以为然不以为意卑以自牧不知所以长此以往残民以逞出以公心超以象外嗤之以鼻持之以恒
    带以字诗句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