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音:rén
  • 部首:
  • 简体笔画:4
  • 繁体:
  • 五行:
  • 康熙笔画:4
  • 仁字基本字义

    rén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仁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仁爱。仁政。仁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仁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仁至义尽。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仁儿。

    姓。

    仁字字典释义

    [①][rén]
    [《廣韻》如鄰切,平真,日。]
    “忈*”的今字。“忎*”的今字。
    (1)仁爱;相亲。仁是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2)仁慈;厚道。
    (3)行惠施利,以恩德济助。
    (4)泛指仁德。
    (5)有德者之称。指仁人。
    (6)有德者之称。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长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亦称之为“仁”。
    (7)思念;致思慕之心。
    (8)保;养。
    (9)用以比喻有滋养。
    (10)谓痛痒相知,感觉灵敏。
    (11)相通,相贯。
    (12)果核或果壳最里头的部分,大都质软可食。
    (13)指其他有甲壳物体中可吃的部分。
    (14)今动物细胞核内之小体亦称仁,一名核点。亦称其它物体的中心部分。
    (15)佛教徒对佛、罗汉的尊称。
    (16)通“人”。
    (17)通“夷”。
    (18)姓。五代时有仁美。见《旧五代史·回鹘传》。

    仁字康熙解释

    【子集中】【人字部】 仁; 康熙笔画:4; 〔古文〕忎*【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書】手足痿*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姓名学字义

    仁:道德范畴;温润;亲爱;恩惠;完美的道德。

    带仁字成语
    蔼然仁者不仁不义残暴不仁成仁取义当仁不让大仁大义蹈仁履义妇人之仁法外施仁奉扬仁风发政施仁观过知仁含仁怀义积德累仁假仁假意
    带仁字诗句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七谏·沉江》:“尧舜圣而慈仁兮”

    ◎ 逸气凌颢清,仁祠访金碧。

    ◎ “知者动,仁者静。”